时间:2019-11-18 16:02:35
漫漫人生,在孩提时代每个人都是牵着先辈的手走来。
比起摸黑走路的滋味,手持一盏明灯自是不会让前方的路太过迷茫。
朱熹(1130年9月15日-1200年4月23日)
福建尤溪,八山一水一分田,素有“闽中明珠”之称。在尤溪常常被后来人谈及的,便是朱熹。
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馆舍,便是朱熹的诞生之地。
朱熹在尤溪的时间并不算长,但他却非常热爱这片生养他的土地,深怀着浓厚的赤子之情,为尤溪题词、献墨,尤溪的山水都留下了朱熹的不少倩影。
他在这度过了美丽的童年,也在这留下了被后来人广为传颂的故事。
朱熹六岁时,抄写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因无意间将“桃”写成了“挑”,便被父亲很严肃地批评了一番,并将诗词大意讲给朱熹听。
朱熹很受感动,主动请求重写一千个“桃”字。
抄写时窗外雷声大作,将满园的桃花打落。而朱熹却不为外界所干扰,仍专心致志地在抄写。
当朱熹一千个桃字写好之后,满园的桃花便又重新盛开。
故事的后半段看似有些玄幻,免不得是被后人添油加醋。但主动请求重写错字,这行为在小小年纪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。
其实,关于朱熹小时候的故事还很多,小沈郎坐沙画卦、六龄孩童胜棋王等等,尤溪为朱熹的童年增添的魅力并不只是一星半点儿。
所谓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渗透,是点滴入土的。
至今,这里的人依旧再重复地诉说着“朱子家训”。其中,许多的内容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。
“忠孝节义,鱼跃鸢飞”,亦是朱熹伟大的思想文化和意境。前句代表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,后句象征着万物各得其所,自由自在。
尤溪县汤川乡的侠天下的西门、长生、逍遥、江湖四座廊桥,正是以朱熹“忠孝节义,鱼跃鸢飞”思想而建造的。
西门桥,耶稣的门徒西门,作为忠孝人物的代表,便以其名命名了第一座廊桥。
长生桥,所歌颂的则是被称为“武圣”的关羽,义气走天下,乃三绝之一的“义绝”,因本字“长生”,所以取名长生桥。
江湖桥,顾名思义,游鱼在江湖中自由地跳跃。
逍遥桥,缘由来自“鱼跃鸢飞”中的“鸢飞”,指的是老鹰逍遥的盘旋于山谷之颠,其实是由于这里的景色太过美好,连老鹰也不舍离开。
朱熹的思想,在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的心中,重复地捆绑着文化的绳结。
侠天下的那般亲近自然的同时,又于其中赋予人文情怀,这片山山水水中的特产加上命名的智慧,朱子文化的魅力是那么的灿烂悠长。
烈日之下,走上廊桥,却好似一脚踏进了一种恬淡和宁静。